逆風少年要順風飛翔? ~離開矯正機關的少年可能變好嗎?~
最近社會討論的一則新聞 「國中生在校園中以彈簧刀刺死了同校同學」,大家開始好奇想問:從少年矯正機關出去的少年,就這樣讓他直接去上學嗎?有什麼轉銜和輔導的機制嗎?他們能變好嗎?
未成年少年一旦觸犯法律後,依司法院公布的「少年保護事件處理程序」,少年法院會依少年犯罪的案情及審前調查的個別狀況,進行不同的處遇。當少年法院仍在開庭和調查少年案件時,會依少年的狀況先將少年收容、留置觀察於「少年觀護所」,依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,最長只能待三個月。
大家試著想一想,
有多少個犯罪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前兆呢?
大多數的犯罪少年,其成長史中一定可以找到失控的行為徵兆,這段時間可能維持三~五年,甚至更長。許多的犯罪少年,在國小四年級前就有嚴重的校園與家庭適應問題,但國小校園無法處理,進了國中,適應問題更加嚴重,接著在國中及高中就出現嚴重的犯罪行為。這些5~7年間斷斷續續有行為狀況的少年,在進入「少年觀護所」3個月內,或是「矯正學校」2年~3年間,離開後,完全的適應家庭、學校、社會,說真的並不容易啊!
再則,根據過去很多的的文獻,影響青少年犯罪與再犯的因素,包括家庭、個人、學校及社會的影響,離開矯正機關的少年,除了要再次面對原本存在的負向家庭及環境外,還需要背負著因受過矯正處遇而延伸的困擾:包括社會負向烙印與標籤、無能力再銜接學業、就業的時間比同年齡的晚、有高額的賠償金債款、無正向同儕支持力量等等的挑戰,這些原本存在於生活中或是再增加的困境,少年還是無能為力改變。犯罪少年從矯正機關離開後的兩年左右,再犯罪的可性極高!
矯正學校的教師大多數認為,出校後少年的 生活環境,以及家庭支持度是少年是否可以適應社會,甚至不再犯的重要關鍵,但卻是老師與矯正機關最難去控制的因素;但少年在校期間,老師若能有機會多與少年家屬接觸,或許有助於家屬對少年重新找回信心,出校後的協助與關心也可能因此而持續或增加。
除了家庭因素外,重要他人的支持對少年出校後的適應也有很大的影響,矯正學校的老師除了能分享成長、學習及克服困難的經驗外,老師也利用少年在校期間加強與提升少年的課業或是職業技能,甚至出校後仍成為少年適應社會過程中的精神支持力量;雖然許多少年的家庭支持因素不佳,若出校後,有正向和重要他人的互動與連繫,少年生活的穩定性也會比較高。
另外,少年在矯正學校的適應狀況,對其出校後的適應能力具有相關性,在學校中能找到自己的定位,或是學習、努力的目標,對其出校後的適應亦有所幫助,因為 社會適應是一個能力、習慣與態度的結合。在矯正學校中,提供少年一些選擇與自由的機會,減少命令式的管理方式, 讓少年練習評估、選擇、負責及承擔後果,也是社會適應過程中重要的課題。少年若在校犯錯之後,能再次學習到如何改變自己、修正行為,包括情緒處理、行為、認知態度等,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處理與面對自己的問題,才有可能提昇問題解決的能力。
「逆風少年真的能順風飛翔嗎?」以矯正學校實務的經驗,整理以下讓少年再次適應社會的可行作法:
1. 增進少年與正向支持系統的連繫: 積極與少年家長或支持系統連絡,增進對少年的關注與信心,以利出校支持力量的延續。
2. 老師與少年建立良好的關係: 更多的人成為少年的重要他人,給予鼓勵與幫助,甚至少年出校後轉介提供精神與經濟資源的協助。
3. 提供少年自主選擇的機會: 雖然少年是犯錯的人,仍需提供少年有自主選擇的機會與活動(例如:選技訓的項目、選擇閱讀的書籍、活動規劃設計等),學習思考如何面對與撰擇自己的生涯。
4. 強化新生入校輔導: 少年入校時透過新生輔導過程,讓少年開始瞭解與規劃在校期間,可以自行定訂努力的目標,以及找尋自己可運用的資源,開始進行離校準備。
5. 犯錯後的學習機會: 容許少年在矯正學校仍然會犯錯,從犯錯中強化問題解決的方法。
6. 提供出校協助手冊: 針對出校少年可能遇到的困難、面對的問題,彙集成為資源手冊,讓離開學校的少年以及在校的老師,更清楚少年出校後必須面對的困境,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法。
7. 出校少年回娘家活動: 邀請適應狀況良好的少年返校座談,針對升學、就業及可能面臨的困難、克服的歷程與心得加以分享,讓即將出校少年預先作好離校準備。
常有人問我:這些犯罪少年這麼壞,幹麻要對他們這麼好?幹麻要幫他們呀?就把他們關起來好好懲罰就好了啊!
確實,少年曾經做過很不應該的事,但少年矯正機關的職責是協助少年能重新的再適應社會、回歸社會,這些維持5~7年問題行為的少年,如果只用打、罵、關起來,就能改變的話!不用等少年犯罪,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大人應當早就讓他們變很乖、很好、很棒!?不是嗎!